李春平奥运日记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08年09月02日 阅读次数:
                             (2008年8月8日至2008年8月24日)
 
 
说明:
 
      本来,我暑假的工作安排是修改一部长篇小说,此前,出版社和一家杂志社就多次督促,我答应他们在九月份一定交稿子,争取年内上市。但是,奥运会的到来改变了我的计划。
     大约是八月二日晚上十一点,陕西日报文艺部负责人给我打电话说,希望我能在奥运会期间开个个人专栏,专栏就是“名家看台”一类。我问文章多长,他说每天写一千多字,要天天见报。我又问有哪些人,他说同时约请了四个人,陈忠实,贾平凹,肖云儒,和我。贾平凹和陈忠实以前都开过类似专栏,这次请贾平凹题字(就是“奥运大典”四字)。陈老师,肖老师和我负责写文章。我很愉快地答应了下来。第二天,又接到体育部记者的电话,说是陈老师可能写不成,忙着在外地,就只剩下肖老师和我了。当晚要确定专栏名称,首先否定了“名家看台”这个俗词。我的意见是根据我和肖云儒老师的名字来起专栏名,我提出我的专栏就叫“平心看奥运”,肖云儒的专栏就叫“儒者说奥运”。又过了两天,记者来电称,肖老师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奥运论语”,我的“平心看奥运”就不变了。我还提出,我按日记来写,比较随意一些。对方说可以。
     我是不懂体育的,接这个活,非常累,重要的不是写文章,而是要学习。我是逼上梁山。不过,第二篇过后,就基本上顺手了。常常在看新闻时,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来。头两天,陕西日报的编辑总在晚上给我来电话,沟通情况,因为两个专栏同时着,每天一篇,害怕我和肖云儒老师的文章内容重复了。所好的是,我们从来就没有重复过。各自的思路是不同的。
半月来,陕西日报文体部的编辑记者都是通宵达旦工作,非常辛苦。我传去的稿子几乎一字不动地发表,发表的17篇文章里,我没有发现改动过一个字。我写错了的字,也出现在上面。因此出现了一些校对上的小问题。不过,这些小问题不要紧,能看懂的。其实这是我的不对,是我草率了,发稿时没有发现错别字。将来我在文章结集时,会一一改正过来。
 
 
平心看奥运]
李春平奥运日记之一
原载《陕西日报》2008年8月8日
 
小女的奥运玩具
 
李春平
 
      前几天,友人给我小女送一套奥运金币。送来时小女不在家。据说这套金币价值近万元,应该算是有价证券一类。我们就偷偷地截获了,悄悄为她珍藏起来。如果她知道这是送给她的,她会立即把它拆散,把金币装进书包里,送给小朋友们投掷玩耍。截获是为了更好的地保存下来。在我们家所有的奥运物品中,这是我们唯一私藏的一件。
      暑假后,八岁的小女就到外婆家去了。一是为了避暑,二是为了跟大姨学学英语。小女在上海读幼儿园时,曾经接触过英语的,回到安康后就中断了。所学单词也忘得一干二净了。下学年她就读三年级了,是要学英语的,我们就希望她利用假期提前介入。小女走后,家里就突然少了许多噪音,多了不少冷清。今天闲来无事,我就帮她收拾她的小房间。其实小女喜欢收拾自己的屋子,会对各种物品进行归类,但她的玩具依然杂乱无章地摆放着,书桌上,地板上,床头上,到处都是,简直成了玩具世界。在各种玩具中,关乎奥运的玩具占了很大比重。各种形式的奥运标志,各种造型的奥运吉祥物,组成了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她就常常抱着这些玩具睡着了。这些玩具,有的是别人送的,有的是她自己买的。小女不怕重复,她就喜欢各种不同类型的奥运作品,喜欢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并对那些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燕子等相关动物的名称如数家珍。
      这些玩具,对于处在今幼年期的孩子们来讲,只不过是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玩具而已。若干年后,它就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它所记录的,不仅仅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样一个单一的重大体育事件,而是以体育为载体,全面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发展壮大中的一段辉煌历程,它具有浩大无边的包容性,凝聚着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自信心,浓缩着中华民族几千来的民族气节、13亿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人民的关注目光。
      孩子是在玩具的陪伴下长大的,玩具是他们离不开的小伙伴。对于今天的奥运,孩子们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仅仅是一颗好奇的求知的童心。但是,当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当奥运成为历史旧闻的时候,奥运便会成为他们童年生活中最精彩最耀眼的一道记忆风景,那时候,他们会非常自豪地说:我小时候,有许多玩具,其中就有不少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正在这篇日记刚刚收笔的时候,妻子说,小女要从外婆家回来了,她要回家看奥运。
                                                                                                                                   2008年8月7日写于安康
 
 
平心看奥运
李春平奥运日记之二
原载《陕西日报》2008年8月9日
 
 
 
开幕式之外
 
李春平
 
      今天是奥运会开幕的日子。安康天气还算不错,不象前几天那样闷热。我好几天没到学校取信件了,上午到学校去了一趟。步行。太阳下的人们都一副心旷神怡的样子,满脸是热爱生活热爱奥运的生动表情。行进中的中青年女性大都打着阳伞,有的还披着白色轻纱,戴着宽大墨镜,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全副武装地抵挡紫外线的侵袭,严密而谨慎地保卫着自己的美好肌肤。倒是男人们大大咧咧,无所顾及,大多已经晒成古铜色了。校门口,一个老师顶着一头汗水情不自禁地微笑着,憨态可掬。那样子,让你不明白他到底在笑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有很开心的事。
      在此之前,北京奥运会的天气状况一直是气象专家和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不知那天天气怎么样……”十三亿中国人民对天气从来没有象这样操心过。仅仅是一个晴与雨的问题,就让这个操心持续了七年。七年的一个悬念,七年的一个牵挂,七年的一个期盼,这大概是史无前例的。而今,一个谜底即将揭开,人们有理由兴奋而激动。
      返回时,我从校园一路穿行过来,有人抬着大彩电往外走,说是彩电出毛病了,要抓紧修理一下,晚上要用。再往前走,遇到手里拎着大袋蔬菜的本系女老师。寒暄中,女同事说,天气热,一次多买点菜,免得每天往菜场跑,这样就可以集中精力看奥运了。看来,看奥运成了普通民众的一件大事,他们大都有着周密的时间安排,提前把手头事情做好,以确保观看奥运会的空前盛况。
晚上的开幕式准时开始。悬念迭起,气派豪迈,其震撼之力,不可方物。然而,就在小姑娘演唱《歌唱祖国》的时候,我哭了。我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但是我从没哭过,可就在今晚,聆听着那个小女孩的清亮童声,我却禁不住热泪盈眶了。不仅是因为它巨大的感染力,更因为我感受到了祖国的美好与强大,感受到了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
      当擦拭眼泪之后,我突然走了神,心思不再在我们期盼已久的节目上了。足可信赖的是,编导团队的强大阵容和多年来的精心策划、组织和演练,决定了开幕式不容置疑的国际一流水准。如果说把开幕式看成奥林匹克文化中的一个独特景观的话,我坚信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一定行走在世界奥运文化的高端行列。但是,此时此刻,我惦记的恰恰不是这个,而是在开幕式之外,是可能瞬间骤变的天气,是整个奥运期间的安全。今年是多事之年,奥运会往往又是恐怖分子的攻击目标,尽管国家建立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奥运会的万无一失,但安全问题依然牵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弦。我一边看开幕式,一边从内心里祈祷着,天佑中华,福盈五环,衷心祝福本次奥运会有一个美仑美奂的亮丽开头,一个精彩绝伦的比赛过程,一个完美无瑕的圆满谢幕!
 
2008-8-8晚22时
 
 
平心看奥运
李春平奥运日记之三
原载《陕西日报》2008年8月10日
 
旧报里的新激情
 
李春平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结束时,已经过零点了。兴奋所致,我开始在我的书柜里翻检一张旧报。一面墙的书柜几乎翻遍了,都没有找到那张报纸。尽管书房一直开着空调,可我依然累得满头大汗。一份报纸应该是不厚的,往往夹在最不显眼地方,我象一个侦探,翻检了所有可能夹着这份报纸的每一个文件夹,还是一无所获。我真的很沮丧,责怪自己太马虎了。怎么能把这么重要的报纸弄得找不见了呢?
      这是一份七年前的报纸。2001年7月14日的上海《解放日报》和《文汇报》。上面发表了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重大新闻。它们,和当天的国内其他传媒一样,记录着一个国家在头天夜里的狂欢场景。对于那天,是新闻。对于今天,是历史。我的翻检的,就是这份历史新闻。
      2001年7月13日。那时我住在上海浦东新区南码头路551弄,是上海居民那种通用住房,在上海叫“一室户”,大约40多平方米。我写作是在厨房和小客厅连接的地方,那里更近似一个过道,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客厅,贴墙放张桌子就可以了。里面是个大间,直通阳台,放着床铺,电视机,沙发。我每天就在过道上的电脑前写小说,看新闻。因为提前知道晚上将确定2008年奥运主办城市,我虽身为远方游子,但心系国家强盛,总是希望这等好事落在自家头上。这天晚上,就一直在电视面前恭候着,情真意切地拭目以待。
北京时间22点。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力挫群雄,凭借其过人的优势,以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我还没反应过来,上海浦江两岸就响起了巨大的鞭炮声。我是一个容易激动的人,含着一汪眼泪,疯狂地鼓掌。我知道,那个时刻,我是失态的,但我又是真诚的,心中那一缕激情清纯而圣洁,荡涤了岁月的所有尘埃,只有一腔祝福与期盼。那时,我没有想过七年后的奥运会是什么样子,仅仅夺得主办权,就足以让我们欣喜若狂了。紧接着,一群好友互致电话,仿佛恭贺我们个人的喜事。浦东公安局的朋友开着警车一路呼啸而来,跑到了我家里,满面春风地说,阿拉太开心了啊,阿拉请侬吃夜宵去!
      第二天,就是2001年7月14日,各大报纸都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新闻“我们赢了”。我特意把《解放日报》和《文汇报》收藏了起来。我一向有收藏重大新闻的习惯,在2005年底回安康时,我对所有报刊和图书都进行过一次清理,把有价值的资料带回安康,这份奥运新闻便是其中之一。
      我想,如果翻出七年前的旧新闻来审视今天的奥运比赛,应该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昨天和今天,一定是两种激情的交融,两种欣喜的碰撞,两种热血的奔腾。可是现在,我却怎么也找不到旧报了。遗憾虽在,但我激情依然。无论对北京奥运,还是对日常生活。
                                                                                                             
                                                                                                                                    2008-8-9 晚21时
 
李春平奥运日记之四
原载《陕西日报》2008年8月11日
 
 
古代奥运畅想
 
李春平
 
      奥运会始于古代希腊众神的竞技活动,这是目前公认的奥运起源。直到公元前900年才有正式的历史记载,但据说在之前的400年即已有奥运活动,而有关于古代奥运的正确日期记载,始于公元前776年,四年一次。这就是说,奥运是由众神的活动转化而来的民间活动。竞技活动的从神界到民间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今天,我们无法知道众神举办奥运的场景了,但能够想像出奥运草创时期的原始风貌,朴拙,单一,自然,刚健,充满了自然状态下的节日狂欢。
      而就在这时候,在远离希腊的一个东方国度――中国,却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往十二诸侯过渡,不断创造着华夏灿烂的农业文明。《史记》中的“本纪”明确地记载了这个时候的文明样态。彼时,世界文明古国,都以不同的方式产生着不同类型的人类神话与传说。
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始终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最初的奥运比赛也是一样。当初只有一个项目,是192.27公尺的短跑,为什么这个距离刚好是大力士哈洛克脚长的60倍长?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不知道。但可以想到竞技的难度很小,只能以秒计。可那时还没有时钟出现,比赛如何计时,足够让今天的人们任意想像。
      据传公元前724年,已经举办了13届奥运,之后增加了4.5公里的长跑。公元前708年又增加了全能十项。冠军可获橄榄枝叶编织的王冠,亚军获桂冠。这样的纯朴与简陋,开辟了奥运初始的奖励制度。到了六世纪,奥林匹亚体育场可以容纳两万观众。无论是项目与参加者的规模,比以前都有了很大进步。选手们都是穿短裤、上身赤膊。从公元前720年起,改为裸体比赛,女性不得参赛或观戏。这表明,奥运一开始就是男人的运动,对女性是排斥的,歧视的。赤膊与裸赛,有原始之美,但却不是时下所谓的裸奔。今天,当看到男女平等参与种类比赛的时候,我们更能真切的感到,每一次奥运赛事内容的丰富与变化,都踏着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阶梯!
      李奥尼达斯是古代奥运的风云人物,他在公元前164至152的四届当中赢了12块金牌。奥运会受到各国重视,金牌运动员被视为国家民族英雄,他是第一个把财富与桂冠结合起来的运动员。名誉和物质欲望也促使了歪风邪气的高涨,从此贿赂之风日盛,奥运会也不再纯净了。公元67年,罗马皇帝尼禄独自一人参加了马车比赛,第一名是他,最后一名也应该是他。但他依然得到了王冠。这是奥运史上唯一一次强权赛事。这是一位敢用活人喂狮子的恶魔般的皇帝,谁敢说三道四?公元393年,罗马皇帝塞奥多希斯下令禁止奥运活动,奥运也渐渐地盛极而衰,退出了历史舞台。
      1896年奥运会恢复,人们将前者称为古代奥运,今者称为现代奥运。观古今之变,念千古悠悠。还是明人杨慎说得好:“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2008-8-10晚19时
 
平心看奥运
李春平奥运日记之五
原载《陕西日报》2008年8月12日
 
羡慕与激励
 
李春平
 
      运会选择的时间真好,正是孩子们放暑假的时候,离下学期开学还有一段时间,无论是高考新生,还是没有高考的学生,他们都有时间一睹运动健将的风采。许多家庭都是以全家团聚的方式,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欣赏电视节目,看着奥运英雄们在屏幕上疯狂竞技的精彩场面,全家谈笑风生,其乐融融。那些神乎其技的冠军,常常是人们追逐的榜样。当国歌奏响的时候,我们羡慕,我们激动,我们为之自豪。然而,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出色,年纪轻轻的就拿冠军了,当家长的就难免会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家的孩子。同是年轻人,人家行,你怎么就不行?
      于是,一些家长在羡慕与激动之余,伴随而来的自责、比较、埋怨、丧气等不良情绪就产生了。天下父母都是望子成龙的。然而,真正能成为“龙”的毕竟是少数。奥运会是全世界最高水准的国际赛事,冠军体现着世界最高水平,他们无疑是当代体坛英雄,光辉典范,也无疑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但是,如果我们当家长的动辄把奥运冠军作为孩子们未来的追求目标,那可能就太高了,太不切合实际了。天赋,个体差异,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等等等等,都会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成材。即使在同等条件下,并不是人人都能当冠军的。他们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们与人口总量相比,是极少数人。他们攀越的,往往人类活动的极限高度,所以他们才能成为英雄。古人讲英雄辈出,但绝不是“英雄倍出”。我们主张向英雄学习,但并不鼓励与英雄攀比。从某种意义上说,普通人与英雄是没有可比性的。动辄与英雄相比,只能比出自家的各种不足,比出丧气,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对我说,他从小父母对他的要求就很高,期望也很高。父母在社会上是很有影响和地位的人,他们希望儿子各方面都比他们强,当然也要比一般人强。父母的口头语是“你看人家的孩子!”这个年轻人就感到不堪重负,心理压力很大。年轻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他身上承载着父辈的全部重托,似乎每天都在负重前行。他已经非常努力了,可他能做到的很有限。时间久了,他的性格就变得乖戾起来,动辄给父母脸色看。他私下对我说:“凭什么让我背负那么沉重的精神负担?为什么要求我样样都是优秀的?如果我努力了还优秀不了呢?”我哑然无以对。
      人在世界上,都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学习奥运英雄的精神品格,并非要我们人人去当奥运英雄,而是要将英雄的精神品格化为我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动力,以此激励我们,把我们自己的路走好。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
 
2008-8-11于安康
 
 
平心看奥运
李春平奥运日记之六
原载《陕西日报》2008年8月13日
 
吉祥中的较量
李春平
 
      北京奥运会一开始就与“8”结缘。“8”在中国是个吉祥数字。奥运会开幕式确定在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零8分零8秒,好记,好看,好听。求吉祈福,趋利避害,不是中国才有,自1968年冬奥运会后,每届奥运会都有自己的吉祥物,就是为了祈求平安,也是一种宣传手段。运动健儿就在这种吉祥的氛围中展开了角逐。
      与8字相关的团队首先要数美国篮球梦之队,也叫梦八队。本次美国梦八远征中国,作为世界篮球劲旅,巨星悉数登场,当然是一副英雄气概了。可巧的是,中国男篮也在梦八,做梦也要挤进世界八强。而今在家门口比赛,自然希望能够打出东道主的体面来。但毕竟,美国梦八是一个现实之梦,中国梦八是一个理想之梦。同是梦,二者就有了质的差别。第一场,中国梦八与美国梦八打出了70比101的比分,是两队交战以来比分相差最低的一次。中国梦八虽输犹赢,艰难地向梦想接近了一步。
      无独有偶。中国跳水“梦之队”也是梦八,最大理想是一次包揽八金。她们在2008年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南京站上,就包揽了全部八枚金牌,霸气赫然,吞并八荒。而周继红则在以前就很低调地说,奥运会上包揽八金是不容易的。此话很谦虚,但大家“梦八”的梦还是在做。这不,日前郭晶晶和吴敏霞的完美一跳,就轻松将第四枚金牌收入囊中。跳水队的梦八已经开局良好。
      吉祥之物处处有。可以是道具,可以是数字,还可以放在头上呢。男篮比赛于10日上午正式开战,NBA球星诺维茨基领衔的德国男篮首日亮相就显得惊世骇俗:球员们集体亮出了“奥运五环发型”,球星们在头上的万根青丝中雕刻一般地露出了五环图案。玩酷?玩另类?都不是,图的就是吉祥。把五环图案都顶在头上了,自然是对奥运顶礼膜拜,神圣而吉祥。顶着五环打球,醒目,来劲,够味!
不过,理五环发型,可能并非德国首创。早在去年7月份,西安市丰登南路太空花园的5岁小男孩当当就理了个“奥运五环头”。当当的爸爸平时就是自己的头发自己理,为宣传奥运,他乎发奇想,就给儿子理个五环头,正面顶在额头上方。孩子走哪把奥运宣传到哪,你看看中国人民的热情与智慧!
      运动员庞伟的吉祥物更妙。8月9日,2008奥运会射击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在北京射击馆进行。庞伟穿着领奖服参加比赛。那言下之意是在表明:我穿着领奖服来了,都不用换衣服了,能不获奖吗?果然,他不仅登上领奖台,还获得了冠军。
      还有比庞伟玩得更绝的。泰国女力士巴帕娃迪?乍伦拉达纳达拉恭是一个相信算命的人。她在去年就专门为出征北京奥运会去算过命。算命先生告诉她,只要把名字改了,就能夺得金牌。于是就把原名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巴帕娃迪?乍伦拉达纳达拉恭。这似乎真有些神奇,名字一改,10日在北京奥运会举重项目女子53公斤级比赛中,就为她的国家夺得了第一块金牌。母亲闻知此讯,高兴得晕了过去,而父亲而煮了100个鸡蛋感谢天佑爱女。
 
2008-8-12于安康
 
平心看奥运
李春平奥运日记之七
原载《陕西日报》2008年8月14日
 
激动得很累
 
李春平
 
       今天早晨起来就看女子体操团体决赛。这是近几天来最精彩、最紧张的一场赛事之一,出场的分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罗马尼亚、澳大利亚、法国、巴西、日本女子体操队。从一开始,心里的那根弦绷得很紧。我甚至怀疑我的血压在持续升高。要是我有高血压,可能早就倒下了。因为我一直忙碌地兴奋着,忙碌地激动着,也忙碌地紧张着。加上连日我都在关注奥运赛事,还得每天写一篇奥运日记交给报纸,灵魂和思维始终在不停地奔腾。我越发理解了那些忙碌在奥运会上的工作人员,理解在传媒值班写稿编稿的编辑记者们。他们真的很辛苦!这几日,我自己的感觉是:我激动得很累,激动得很疲惫。
      本想上午好好休息一下,但是不行。女子体操激起了我的兴奋点,把我从疲惫在状态中拉了回来。我得看比赛。继中国男子体操队收复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失去的团体冠军以后,今天中国女子体操队将再度为荣誉而战。在上届奥运会上,女子体操团体冠军被罗马尼亚队获得。本次奥运会上,中国体操女队派出曾夺得5届体操世锦赛冠军的程菲领衔出征,向金牌发起强有力的冲击。而我们的对手非常强大,有美国这等头号劲敌,还有俄罗斯队,罗马尼亚队,世界尖子都气势汹汹地来了,高手如云。这个看点就紧紧地揪着我的心。
本来是看决赛,可我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对体操本身的欣赏上了。无论是平衡木还是自由体操,无论是高低杠还是跳马,都无一例外地展示着人体的动态美,任何一个跳跃、奔腾、翻滚的姿态,都镶嵌着美的元素,蕴含着美的韵味,吐露着美的张力。如果分解艺术元素的构成,便可以把它看成舞蹈,可以把它看成行为艺术,还可以把它看成独特的人体音乐,甚至还可以把它看成诗与画。这个时候,竞技的意义就被遮蔽了,呈现在我面前的,就是它们纯粹的观赏价值。然而,它在体育项目上就叫体操。
      中国女子体操队是六朵金花上场。她们在高低杠上表现出色,动作精准,场上喝彩不断。美国名将萨克拉莫妮在自由体操中两次落地,令人遗憾。我注意到了,她在自由体操完毕后,一个人独自在赛场的台阶低下头,沉默了几秒钟。我猜想,那个时刻,她在安慰自己,反问自己,也在整理自己的心绪,让自己尽快平静下来。这时,我真的为她难受。我们可以进行各种假设,假设她在平稳木上不落地,她在自由体操上也不出问题,那么,她的命运,美国女子体操队的命运,就可能得到彻底改变。因为那时,中国队仅仅只有一分之差胜于美国队。就一分。可她的直接损失,以及心理因素所带来的间接损失,可能就不止一分。就这一分,就决定了冠军和亚军的差距,也决定了各队的命运。这就是体育的魅力,这就是赛场上的不可预测性。我们看好实力,但我们必须承风云突变。
      中国女子体操队在自由操上的表现惊人地出色,她们用精彩把全场的气氛推向高潮,并把金牌稳稳地抓在手上了。孩子们真好,祖国最需要她们的时候,她们是这样的顽强。看来我得还继续激动,继续累,因为她们还有好戏在后头。
 
                                                                                                                                               2008-8-13于安康
 
平心看奥运
李春平奥运日记之八
原载《陕西日报》2008年8月15日
 
 
梳理激情
 
李春平
 
      自奥运开战以来,北京连日赛事,对运动员来说,这是他们驰骋万里的疆场;对体育界来说,这是举世瞩目的盛事;对老百姓来说,这是一场耐人寻味的盛宴。北京成了一个引发全球性激情的核心地带,所有的悲欢成败,都从这里传开,然后蔓延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人民为之喜,为之忧,为之叫绝,为之感慨。这就是体育的魅力。而此次北京奥运会,则把体育的魅力史无前例地放大了,让体育更具魅力,更具观赏性,更具东方文化特质。也因由赢得了全世界的惊叹!
      从文化的大类来说,体育本身就是文化行为,因为它是人类创造的文化财富。随着学科分类的细化,使体育和文化具有了相对独立的两种不同的含义。我自己在观赏赛事时,通常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反应:从力度上讲,它是运动的,是体育的。从内涵和表现内容讲,它又是文化的。从它借助的相关条件看(比如场地,器械),也是文化的。所以,在我看来,任何一种体育项目,都包括两个层面:外在形式体现着它的体育属性,内在特质则体现着它的文化属性。而真正唤起我们激情的,是它的体育属性。令我们思考和研究的,是它的文化属性。
      这几天,是老百姓激情飞扬的日子,很多人都有盯着电视狂欢的经历。我也是其中一员。当我们的国歌奏响的时候,那种激动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的内心会立马腾起一种安慰,一种满足。这时刻,灵魂是纯净的,安适的,自在的,有种强烈的精神归属感――它属于自己的祖国。尽管,那些金牌并没有拿在我自己的手上,也没有放进国库里保存起来,但依然觉得就象放在自家屋里一样,没有彼与此的区别。它属于我们共有的财富。
      我是一个有较好的自制力的人,激动过后,先把潮湿的眼睛擦一擦,把精神面貌恢复如初。然后好好地抽支烟,喝杯茶,轻轻地梳理自己的情绪,让先前的激情变成一缕烟云,慢慢淡化。一会儿,气定神闲了,自己该干什么还是继续干什么。咱们手上没有金牌可以抚摸,也没有坐在奥运现场观赏比赛,可没关系,咱们分享了,感动了,自豪了,甚至还得意洋洋了,我们获得了充实与自信,这就是我们普通观众应该得到的东西。我想,这就足够了。
       于是,我们又回到现实中来。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天地,和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份快乐。面对现实,我们必须充分地尊重它,认可它,并接纳它。我们在现实中也会象奥运健儿一样,树立一个理想的丰碑和目标,然后象奥运健儿那样去创造,去追寻。这就是不断让自己进步,不断跨越前面的障碍,不断地塑造和超越自我。这就是拥抱理想。从我个人的工作性质上看,将来我做得再好,小说写得再出色,国家也不可能为我而升一面国旗,奏一次国歌,顶多只是有更多的读者喜欢。这就是我的金牌。所以我不会做为我升国旗奏国歌这个大梦。但是,我不做梦不等于就没有梦,梦还是有的。毕竟,我的心中始终有一面不倒的国旗,有一首不停的国歌,任何时候都能给我鼓舞和力量。
 
2008-8-14于安康
 
 
平心看奥运
李春平奥运日记之九
原载《陕西日报》2008年8月16日
 
读顾拜旦《体育颂》
 
      现代奥运先驱顾拜旦先生1912年创作的《体育颂》,以饱满的生命激情讴歌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高度评价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作用和地位,率先提出了“体育就是和平”核心命题。现在我们重读《体育颂》,依然感到热血沸腾:
    啊,体育,
    你就是和平,
    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
    你在有节制、有组织、有技艺的体力较量中产生,
    让全世界的青年学会相互尊重和学习,
    使不同民族特质成为高尚而和平竞赛的动力
 
      据国际奥委会委员、匈牙利人梅佐博士的解释,顾拜旦想告诉人们:即使像法、德这样有着世仇的国家,也能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家庭中,增进了解,化解仇恨。早在1892年,顾拜旦在巴黎正式提出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时,就明确主张:“我们要恢复的应该是这样的运动会。它要像古代奥运会那样,以团结、和平和友谊为宗旨;它不受国家、地区、民族和宗教的限制。”经过两年的奔走努力,于1894年在巴黎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他的思想被写入了《奥林匹克宪章》。《宪章》的中心思想是“在奥林匹克理想指导下,鼓舞和领导体育运动,从而促进和加强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
      国际奥委会倡导:在奥运会期间实行“奥林匹克休战”,从1991年以来已成为联合国在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举办年之前大会上连续多年一致通过的决议,从根本上强调了体育对于国际和平的终极意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份宝贵财富。奥林匹克的宗旨、精神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也成为各国共同遵守的一项国际准则,奥运会成为世界人民最盛大的体育节日。
      顾拜旦曾说:“当今世界充满发展的极大可能,但同时也存在着危险的道德败坏。奥林匹克运动能建立一所培养情操高尚与心灵纯洁的学校”。 2008年北京奥运的人文理念正是体现着奥运作为一所学校的光辉使命,是一次体育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顾拜旦《体育颂》中所倡导的奥运精神和美学力量,多少年来一直感召并激励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宗教的各国青年。《奥林匹克宪章》也正是体现《体育颂》的基本精神。它指出:“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奥林匹克运动主张通过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通过具有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来促进人的身体、意志、精神的和谐发展。《奥林匹克宪章》特别强调,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以乐于付出努力、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2008-8-15于安康
 
李春平奥运日记之十
平心看奥运
原载《陕西日报》2008年8月17日
 
 
快乐运动
 
      这几天下雨了,气候骤然下降了几度,空气中还有几分久违的凉意。成天闷在家里看奥运,感觉很累,就到朋友家走走。在路上,在车上,几乎到处都是奥运的话题,谈金牌,谈运动员,谈比赛项目。仿佛一个个都是体育界的行家里手,他们底气十足,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即使不喜欢体育,也不懂体育的门外汉,也能说出近日的赛况,对那些英雄团队和杰出运动员则如数家珍。奥运会把百姓对体育的热情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从中得到快乐,得到满足,也得到一个泱泱大国的民族自信心。
      到好友家走走,当然也不能避开奥运的。朋友是三口之家,因为平时非常要好,彼此来来往往都很随便的,谁也不把谁当客人。男主人知道我要去,提前给我烧上一锅红烧肉,那香味正从厨房里飘散出来,整个房子里都是红烧肉的味道。客厅里开着电视,中国加油的喧嚣声中,奥运健儿正在忘我拼搏。儿子坐着小凳子,男主人歪着身子斜靠在沙发上。而女主人则站在客厅一角,不停地抖动着身子。我问男主人,她为什么不坐着?男主人说:她说她发胖了,不敢坐,坐了长肉呀。女主人就问我一笑,说:我这几天天天守在电视机旁,就为看奥运会我长了一斤肉。真不敢坐了。我站着,还可以做运动。一边说,一边继续走动。她的走动实际上就是原地踏步,一直在走,一直没有拉开距离,所以一直没有走远。给我倒茶递烟的事,就全是女主人负责了。我说你怎么这样热情?男主人说,她不是热情,是她好走动。她一坐下,那一身肥肉就疯长。女主人莞尔一笑,连连说委屈了她一片好心。
      因为害怕发胖而站着看奥运,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但是站着也有很累的时候,于是她就坐一会,把儿子抱在怀里,抚摸他乌黑的小手。男主人对妻子说,你站累了可以上跑步机呀!女主人说那我不是看不成奥运会了吗?在跑步机上累出一身汗,反而不舒服。就这样,站一会坐一会,我就看它能长多少肉。男主人说,没事,一场奥运会下来,顶多长三四斤肉。按目前市场的大肉价格,也就几十块钱。女主人知道在骂她,狠狠地盯着老公呸了一声。
      说实话,我自己也是个不爱运动的人,一个月也难散步一次。回到安康后,几乎没有真正散步过。平时出门,多是打车。有时在外面赶饭局,回来时会有意识地和朋友们步行一段,但也走不了多远,就象有人改动的那个歌词一样“其实不想走,其实想坐车”。究其原因,还是懒散所致。长期每天坐在电脑前工作,一些小毛病就出现了。前不久就感到手指酸麻发痒,手腕酸痛,听说这是颈椎疾病的先兆。我的工作是伏案劳动,一旦脖子有问题,它如何支撑脑袋?一想就很急了。医生让我多运动,要适当进行按摩调理,要坚持跑步,锻炼身体。我说一个人跑步是个很枯燥的事情,我怕坚持不下来。吃饭的时候,我把我的担心对朋友讲了,朋友说,我们以后定期去爬山,安康有的是山让你爬!女主人说,大家一起锻炼,有说有笑,人多了也不觉得累了,还会很快乐。我说好,象奥运一样,我们坚持做快乐运动。
 
2008-8-16于安康
 
 
 
 
平心看奥运
李春平奥运日记之十一
原载《陕西日报》2008年8月18日
 
缺位的体育文学
 
李春平
 
      看奥运的时候常常让人感到遗憾,我国从奥运会的两次申办到奥运会的成功举行,多少年来的风雨历程,而今终于修成正果,全民欢呼雀跃,世界为之喝彩。可是,当我们放眼文学界和体育界的时候,我却深深地感到:我们的体育事业上去了,而体育文学却缺位了!我们不仅要问:当北京奥运之声传遍全球的时候,有多少与之相称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在传播这一文化信息,也象奥运赛事那样激动人心呢?
      如果按传统分类,体育文学可能属于行业文学的范畴。中国的文学评论家们对行业文学一向是不看好的,如公安文学、煤矿文学等等,评论界并不多么认同。但评论家不认同不等于读者不认同。文学作品并不是只给评论家看的,它的对象是广大读者。可是,评论家对文学作品的引导却是很强的,他们的看法直接影响到读者对作品的阅读兴趣,也影响到读者对作品的评判。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文学的萧条,与文学的边缘化有关,也与批评界对行业文学的偏见有关。
      谈到体育文学,文学理论界总会把《诗经》和《荷马史诗》搬出来说话,言称在古代文学经典中就有了关于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的诸多记载,意在说明体育文学的源远流长。其实,无论是《诗经》还是《荷马史诗》都不是体育文学作品,且相去甚远,毫无关联。不能说《诗经》中写了宫廷生活就叫官场文学,也不能说《荷马史诗》因为多次出现“历史”的概念而叫纪实文学一样。体育文学的界定也必须是以体育人和体育事件为描写对象的。比如《强国梦》、《扬眉剑出鞘》、《马家军调查》就是纯正的体育文学。
      体育文学也有过辉煌岁月。曾经在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下,出现过许多优秀作品,名振一时。可这是十多年前的事。那时有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实力派作家,刘心武、鲁光、李修玲、陈祖芬、赵瑜等,都是卓有建树的优秀作家。但现在这批作家年龄都比较大了,他们关注的重点也不在体育上了。接下来40到50岁左右的中年作家里,好象没有体育文学的强手出现。这就势必存在一个文学断层,导致体育文学创作的青黄不接。这就是说,我们现在只能看到赛场上的体育,而看不到文学上的体育。
      从中国体育的现状看,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北京奥运会已经向世人宣告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卓越成就。按情理讲,盛世出佳作,眼下应该是出大作品,出大作家的时候。尽管现在有大批描写体育的散文随笔出现,它们从各种层面抒写中国体育,但不少是赛场文学,冠军文学,内涵的局限性很大。甚至连一部真实精彩描写赛场的激烈征战的作品都没有,我们能不遗憾吗?
      能否把体育事业推向繁荣的同时,也能把体育文学推向繁荣,我个人觉得,这是体育界和文学界都应该关注的一个议题。我们缺乏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的力作,缺乏深入运动员灵魂深处去解剖他们精神世界的作品。如何摆脱赛场文学和冠军文学的表象,发掘体育本身对人类发展的内在力量,从历史的、生命的、人性的、社会的多层面去溶入更多的文体内涵,从而拓展体育文学的精神深度和广度,也许是体育界和文学界应该思索的一个问题。
 
2008-8-17于安康
 
 
 
 
 
李春平奥运日记之十二
平心看奥运
原载《陕西日报》2008年8月19日
 
 
读菲尔普斯神话
 
 
      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时刻,也是一个创造历史的时刻。北京时间8月17日,在北京奥运会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菲尔普斯带领的美国队夺得金牌,成绩3:29.34,打破了世界记录。菲尔普斯成功实现了个人在奥运会上的八金梦想,成为奥运游泳史上的第一人。他的母亲在看台上泪流满面,让我生怜,让人羡慕。此前,我一直关注着这位美国版的“流里百条”,曾在上篇文章里写过他的“梦八”,但又见美国媒体有点遮遮掩掩,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做过菲尔普斯一人独揽八金的梦,出于谨慎,我就把有关文字删除了。而今,菲尔普斯所向披靡,横扫千军,真正让一个梦想变成了现实,成为当代泳坛神话的缔造者。
      菲尔普斯这位美国小伙子是一位真正的游泳天才。此类天才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们不管他是美国人,还是来自其他哪个国家,只要这种天才出现了,我们都应该为之欢呼,为之祝福。因为他代表了截止目前人类在游泳项目上的极限速度。我相信,将来一定有人打破他所创造的奥运记录,但绝不是轻易能够打破的。这是因为,人类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打破他的记录的人,必将也是一位天才,也许这位天才目前还是一个小小少年,也许他还躺在母亲的怀抱里哺乳,甚至还没有出生。但迟早会出现的。
      看报道得知,菲尔普斯食量惊人。他一天吸收的热量是12000卡路里,比常人多出9000卡路里。就凭每天早餐要吃8个鸡蛋和其他辅助食品,就让我辈望尘莫及。他吃一顿,我吃一天。这也难怪,他每周有30个小时在游泳池里度过,没有足够的能量肯定不行,他要消耗那么多才能支撑他的身体。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代选拔军事将领的方法,首先要看他的食量,能吃是第一个条件。在古人看来,带兵打仗必须能吃。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名将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一会儿入厕蹲了三次,说明廉颇虽然能吃,但肠胃不好,遂不用。菲尔普斯的食量虽不敌廉颇的“斗米肉十斤”,但热量和营养的科学搭配上远远要比廉颇强得多,从这个角度上讲,菲尔普斯的神话是比出来的,也是吃出来的。
      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是菲尔普斯所创造的神话的结果,是8块一人独揽的奥运金牌。这真让人窝心,有人多次参加奥运,一块金牌都得不到,而菲尔普斯却独占8枚!是否有点太不公平?这是没办法的事,呼天叫地都没用,怨天尤人也没用。所谓天才,上帝派他来就是让他从事天赋上最适合他的这个职业,他来北京奥运就是带着口袋装金牌的。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神话的背后,除了他在游泳上过人的天赋,那些艰苦卓绝的训练也是成就其神话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从小的训练,科学的训练,持之以恒的训练,不仅可以从他的个人成长历程中读到,也可以从他家人的眼泪中读到。现在的他,已经变成一个泳坛符号,是一个偶像人物,一个年青人追逐和崇拜的对象。对于他的拥趸们来说,阅读他创造神话的过程比阅读他的神话更重要,因为可以分享从梦想到成功的艰辛。
 
2008-8-18于安康
 
 
李春平奥运日记之十三
原载《陕西日报》2008年8月21日
 
可怕的揭秘
 
李春平
 
       奥运开幕式上,天真可爱的林可妙瞬间为世人所知,大家都非常喜欢的。第二天,一家知名网站马上上传了视频,“林可妙身世揭秘”,我有些好奇,找到这个网页,慢慢打开,期待着奇迹的出现。心想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一定有什么鲜为人知的身世秘密,或者是感人肺腑的故事。视频都有一个缓冲过程,这个过程足以让观众酝酿情绪。我的情绪就在缓冲中酝酿起来了。可是,一直等到视频看完,除了看到林可妙就读的学校和父母外,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我马上觉得自己被网络忽悠了一回。
      运动员往往是一赛成名,功名的获得,迅速带来命运的改变。接下来,总有一些好事者开始揭秘运动员背后的故事,说人家过去如何如何,似乎他对别人的底细一清二楚,掌管人家的全部秘密。“跳水女皇”郭晶晶成名之后,一些媒体就有过疯狂地炒作,不断地拿她的恋爱、家庭、爱好说事,几乎她的一切言行和经历都成了人们谈话的对象,同时也成为大众媒体的看点。有的说法就荒唐得离谱。对于公众人物来讲,也许这就是他们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你想摆脱也摆脱不掉。福建姑娘何雯娜获得了女子蹦床冠军,网络的第一反应就是拿她的相貌做为第一话题,称其为奥运会最漂亮的美女冠军。紧接着便是公布她的私房照,童年早恋什么的,并在一些重要门户网站出现。尽管没有恶意,有的纯粹是让明星娱乐化,但这一切都与奥运冠军是没有关系的。与冠军有直接关系的,是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在成长道路上扶持过他们的家人、教练和朋友。
      任何冠军、任何知名人士都是普通人。是普通人就有普通人的情感,普通人的经历,他们会和大家一样,去恋爱,去结婚,甚至会在某些特定场合下开开玩笑,说一些不妥当的话,都很正常。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常人毫无二致。不能要求他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是一副偶像派的标准作派。用一种非常人的标准去要求明星,那就过分了。如果说仅仅是八卦新闻,花边趣事,无意褒贬,倒也听听无妨,一笑了之,也影响不了当事人的形象。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则是专门偷窥别人的隐私,甚至无中生有,肆意编造,然后煞有介事地公诸于众,以此达到混淆视听、中伤他人的目的,那就是一种无耻行为了。
      奥运会的举行,会涌现出大批体育明星。而在这批体育明星中,大多是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他们阅历不丰,经验欠缺。更重要的是,他们后面的路还很长很长,无论是媒体还是普通观众,都应该去关心他们,扶持他们,鼓励他们。一哄而起的捧杀和不问究竟的指责都是不对的。对于他们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更应该包容与谅解,而不是求全责备。因为他们还在成长,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就是一个普通人。
 
2008-8-20于安康
 
 
 
 
 
李春平奥运日记之十四
平心看奥运]
原载《陕西日报》2008年8月22日
 
贯穿始终的精彩
 
 
      奥运开幕式上,对中华文明史的生动演绎着实让全世界的观众大开眼界。以“和”为中心,以四大发明为主线,洋洋五千年厚重的文化积层,通过气势恢弘的艺术场景表现出来,让人荡气回肠,叹为观止。我当时就在文章里这样写道:“衷心祝福本次奥运会有一个美仑美奂的亮丽开头,一个精彩绝伦的比赛过程,一个完美无瑕的圆满谢幕!”现在看来,整个奥运会正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将精彩贯穿于运动会的始终。
     历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从来没象本次奥运会这样疯狂过,其卓尔不群的风采完全超乎我们的想像。从比赛开始,肩负13亿人民重托的中国运动员,就以满腔热忱的国家情怀,以金戈铁马的飒爽英姿,把夺冠的喧嚣推向了高潮,向全世界人民抛出了一个又一个惊人之举。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向世界证明:这就是中国状态,这就是中国力量!他们也在向全世界证明,29届奥运会选择北京是无悔的,是英明的。在此期间,全世界只有一个核心主题词:“中国”。乃至一个美国小朋友好奇地问她妈妈:“为什么电视上总是中国?”
截止现在,奥运会已经进行了十三天。亿万观众始终在兴奋的巅峰上游走着,参与着,他们感受着运动员们成功的喜悦,也感受着圣火的伟大光辉。其间有一些小小的遗憾,仅仅是调节了人们在观赛间隙中的休闲情绪,是插曲,对比赛大局丝毫无碍,反而使北京奥运会变得更加丰满,更加可乐,更加人性化,也更加令人尊重和钦佩。我们可以说,中国无愧于泱泱大国的称号,无愧于全世界人民对中国承办本次奥运的殷切期望。
      我们的金牌拿到46枚后,后面的赛事只剩下两三天了。我们可以坚信不疑地认为:中国是第一的。后面几天,无论其他国家怎样追赶,也不能达到46枚这个巨额数字。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此欢欣鼓舞。
      金牌第一,是向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迈出的一大步,它仅仅只能说明我们在本次奥运会上夺得了金牌第一,并不能说明我们的体育事业就是世界第一。金牌第一、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有着不同的内涵界定,是不同类型的概念。三者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我们必须看到,在体育项目上,基础设施上,体育教育上,我们还有许多不足,差距是明显存在的,有些方面的差距甚至是巨大的。相反,一些没有夺得金牌第一的国家,他们在许多项目、许多方面都跑在我们的前头,如田径运动、水上项目等等,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所以,我们在狂欢和自豪之后,我们在得到许多掌声和称赞之后,还需要冷静下来,反思我们自己的长短优劣,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反观我们自己。这才是应有的大国风范。
 
 
2008-8-21于安康
 
 
 
 
 
平心看奥运]
李春平奥运日记之十五
原载《陕西日报》2008年8月23日
 
 
从理念到模式
 
 
      北京奥运会在启动之始,就率先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具有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理念只是一个意识形态的东西,必须要以物质形态作为理念的载体,将理念物化和具象化,这种理念才有它的终端效果。现在,2008北京奥运即将降下帷幕,当我们回头顾盼时,大家都能够感同身受的是:从理念的提出到终端模式的形成,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先说绿色奥运。北京的空气质量一直是不多么好的。为此,国外传媒多有微词,甚至也非常担忧奥运期间是否会出现空气污染。七年来,城内700家有污染的企业全部搬迁或转为无污染企业。投资了数百亿元扩大首都绿肺,增加绿化带,改进排污节能措施。在绿色奥运前夕,让世人看到了一个绿色而鲜亮的北京。
       再说人文奥运。人文奥运是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围绕奥运会的举办,北京举行了各种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涉及文物、考古、音乐、美术、戏剧、舞蹈、杂技、旅游等各个层面,包罗宏富,完全是一个大文化概念,足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无穷魅力,使北京浸润在一片文化气息的包围中,同时也给整个奥运会注入了厚重的人文内涵。除各种文化活动外,奥运会开幕式是对人文理念最集中的表现,它以高度密集的传统文化元素展示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遗产,让亿万观众领略到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风采。北京奥运的人文理念,就是通过这样的多种形式体现出来的。
       接下来就是科技奥运了。科技奥运,主要体现在搞科技的研发和利用上。在本届奥运会上,运动员使用的杠铃、举重台、镁粉盒,电动撑杆跳高架等,都是中国制造。据统计,由中国企业制造、拥有自主品牌的体育产品在14个大项中亮相。开幕式上,那张巨大的卷轴“画”,向世界呈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画卷的主体LED显示屏,产自河北石家庄,它长147米,宽2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面全彩LED显示屏,每平方米的承重能力达两吨,完全能够承受演员的踩踏、雨水的浸泡。鸟巢与水立方已成为北京夜晚的动人景致。制造出这样非凡光影效果的,就是深圳一家公司开发设计的LED灯,鸟巢装载了26万多颗,水立方则多达48万颗。开幕式上焰火表演震撼世界,不仅因其恢宏的场面和对燃放过程的精确控制,而且因其绽放地清爽。烟花燃放数量巨大,却无纸屑残渣飘落,也无刺鼻异味,这都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高科技烟花产品。烟花的成功燃放则容纳了多项世界首创的技术:燃放每一个瞬间都由电脑计算完成,而芯片烟花的采用,使操控可精确到每个火花;制造烟花的材料也独树一帜,环保材料代替“纸壳压力舱”、压缩空气取代火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稳妥地解决了烟花的环保问题。
      从北京奥运理念的提出到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经历了七个春秋。北京最初的承诺是全部兑现了。时至今日,北京奥运会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绿色无处不在,人文无处不在,科技无处不在,三大理念形成了特有的北京奥运模式。这一模式让世人顾盼生辉,也必将彪炳奥运史册。
 
2008-8-22于安康
 
平心看奥运
李春平奥运日记之十六
原载《陕西日报》2008年8月24日
 
 
 
华丽谢幕之后
 
       奥运会十六天了。开幕式先声夺人,我们倾倒。比赛场异彩纷呈,我们倾倒。接下来是一个华丽的谢幕,我们依然倾倒。自始至终,都保持了一贯的经典风范。如果说它是中国老百姓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便是超长的。如果说它是老百姓的一次体育盛宴,这个盛宴也是超巨的。十六天,中国把记忆写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写在了精确标明经度和纬度的地球座标上。
      十年来,我都没象现在这样,一次关这么长时间的手机。整整半月时间,我放下手中正在修改的小说,不顾出版社的一再督促,聚精会神地看奥运、写奥运。体育对我来说是纯粹的外行,是我的盲点。在我的知识结构中,是没有体育这一行的。我甚至不知道乒乓球的换发球是怎么回事,而且我从不觉得自己很丢人。可是,就为这奥运会,我得拼命为自己充电,逼得我去学习体育知识,翻阅体育书籍,查阅体育资料。于是我明白了,体育原来是这样精彩,这样迷人,原来不仅仅是蹦蹦跳跳,也不仅仅是奖牌。明白了世界体育史原来和世界历史一样博大精深。我还明白了,生命在于运动,并不是体育内涵的全部,而是揭示着人的精神况貌。还有许多我不明白的,我想以后一定会慢慢明白过来。其实,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明白与不明白之间穿行着。但是,明白了,不能说明就不会糊涂。不明白的,却必然是糊涂的。
       一场奥运会,把大家对体育活动的所有激情都调动起来,推向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毫不吝啬地将掌声和鲜花献给了英雄们。现在奥运帷幕渐降,人们的情绪也平静下来,回归原位了。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它改变不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也改变不了我们的生活方向,我们还是以前的我们。我们的任务就是分享奥运快乐,分享奥运成就。瞬间快乐的获得就是我们的满足。让我们从奥运的视角上审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在体育巅峰时刻的临场表现。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体悟到自己的归属感,我们属于祖国,我们心向祖国,祖国的表现让举世欢呼的同时,也让我们倍感自豪。所以,奥运虽说结束了,我们心中的梦并没有结束,它刻骨铭心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留在我们的灵魂中。
      据说,奥运会结束后,将有不少人奔赴鸟巢和水立方,作为自己的游览观光目标,以重温奥运旧梦,体味战场硝烟,回顾经典赛事,这一定是让人很开心的。从我自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经验上看,我可能不会专门去看它。我知道它们很美很美,美得让我的想像力无法达到那个境界。正因为如此,我不想破坏它们在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如果我一旦看到了,就有了“原来是这样的”或“原来不过如此”的想法,这并不是对美好事物的否定,而是心里的那份现场感和现实感太具体了,具体得我无路可逃,具体得我没有任何想像的余地,我在心理上会逼近一种窘境,思维空间也会逼得非常狭小,一腔美好情怀也会变得尴尬起来。这时候,我会强烈地感觉到,当现实与想像相逢的时候,由于二者之间的误差,现实中的美好总践踏想像中的美好,于是原本美好的现实场景就变得不那么美好了,仿佛秀色衰减了许多。其实,美好的依然还是美好,只是心理少了一份期待和向往。我常常有一种自卫意识,不希望我的审美对象在审美过程中从心理上遇到破坏。保持想像中的那种颜色和姿态,是对美好事物最大的敬畏。
 
2008-8-23于安康
 
 
平心看奥运
李春平奥运日记之十七
原载《陕西日报》2008年8月25日
 
经典的传奇演绎
李春平
    
      51块金牌定格在金牌榜上,确定了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辉煌成就。对于我的最初估计,简直是匪夷所思。我想有35块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谁知越赢越多,到了40块的时候,我就看得不好意思了,很难为情的。我甚至还操着一份闲心,金牌太多了,体育总局和企业对运动员的奖励支出就多了呀。干吗赢得这么多金牌?东道主就不能客气一点?可话说回来,又是合情合理的。运动场就是你死我活,就是拼实力,你把我打成筛子,我把你打成鱼网,都是正常的。要的就是这种拼死一搏的精神,不然怎么叫竞技呢?不论输赢,大家下来就是好友了。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于是,51块就是一个经典。
      还有更经典的,就是奥运精神,中国气派。从开幕式到闭幕式,都演绎着一曲曲经典赞歌。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在奥运会上高度融合。开幕式一结束,外电就称,中国的开幕式给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出了一道难道。难题是什么?就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确立的高度很难超越。但是,伦敦市长约翰逊也不甘示弱,他对中国官方的组织工作极尽赞美之辞之后,表示“我们为这届奥运会而惊叹,印象深刻,完全给镇住了,但我们并没有被吓倒,”“我们能在不超出93亿英镑(174亿美元)预算的前提下做到同样好。”这就是说,你有北京经典,我还有伦敦经典。奥运会这出大戏,历来就是英雄好汉叱诧风云的表演舞台。
       新科“飞人”、牙买加田径运动员尤塞恩?博尔特将世界百米纪录捅了个惊天大窟窿”, 二十三日在北京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善款五万美元,以支持四川地震灾区。同时,他已经邀请六个地震灾区的孩子明年去牙买加进行一次快乐旅行。这份情感,不是五万欧元这个数字能表达的,它深深地凝聚着奥林匹克的和平精神。
      菲尔普斯一人独得8枚游泳金牌,让世界震惊。这在奥运个人金牌榜上,他创造了当之无愧的经典。我那些天一直琢磨,那么多金牌有多重,他存放在哪里最好呢?是用一个专用皮包装着,还是他妈妈和姐姐分别替他保管?他会不会送朋友几块?真是多有多的烦恼。
孔子在表扬他的得意门生颜回时,说他“不迁怒,不贰过”,是说失意时不迁怒他人,也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可美国枪王埃蒙斯就不行。雅典奥运会上,他在一路领先时,最后一枪打在了别人的靶子上。这次最后一枪偏偏打出个四点四环。两次都把金牌拱手送给了中国选手。你就说不清,这是情缘?还是冤家?他那无奈的笑,他埋在妻子怀里肆意的哭,他转身向冠军的祝贺,是那样让人揪心的痛。他是奥运会上最背运的,但他失意之后的英雄气度让人肝肠寸断!这不是经典又是什么呢?
      “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多参加比赛为了多得奖金”,这就是德国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以33岁“高龄”还活跃在比赛场上的原因。为了救治白血病的儿子,她不能生病,不能受伤,比赛就是为了儿子多挣医疗费。她用人类的伟大母爱,让世界为之动容。曾经同为体操运动员,现在同样为人父母的“体操王子”李宁知道丘索维金娜的事后,资助丘索维金娜2万欧元用于她儿子的治疗。李宁还送给丘索维金娜一套奥运“福娃”吉祥物,请她转交给她的儿子。竞技场上,这样的人道主义赞歌能有多少?写到这里,我禁不住泪流满面。
      还有伊拉克代表队。他们在奥运会开幕不到10天才得到参赛资格,甚至连队服都没有。皮划艇上,其他国家的选手都穿着合适的队服,而伊拉克的选手则穿着旧T恤,但他们仍然在顽强的比赛。伊拉克运动员经历了恐怖主义的梦魇,饱受战乱之苦,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奥运。大部分国家都是自己运艇过来,可是伊拉克两名运动员连一条自己的赛艇都没有,到中国后租借中国的赛艇。中国的观众大呼,他们也是英雄,也是冠军!因为他们在根本不具备参赛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而来,加入到奥运的大家庭中。这不是奥运精神的具体体现么呢?
      百年奥运史上,印度只在曲棍球项目上收获过金牌,最近一次还是在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上。新科男子气步枪冠军宾德拉的这块宝贵金牌,不仅让自己的国家事隔28年再尝金牌滋味,更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奥运会个人项目金牌。在他身上,承载着一个拥有十亿人口的大国的希望与梦想。
      奥运塑造英雄,英雄演绎经典。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无论是场外的还是场内的,这些经典的传奇演绎还有许多,它们见证着中国力量,也见证着世界力量。这些经典,不仅会给中国留下一笔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把这些经典收藏在记忆中吧。
2008-8-24于安康